找到相关内容3534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李炳南答:代他人念往生咒,他能生西吗?

    问: 众生遇难时,我代他念往生咒,他能生西吗? 李炳南答:   见别人遇难,能够挽救就挽救,如果自己无法挽救,就念佛祈祷给以法施,这也是行菩萨了。是否往生西方,必须具备种种因缘,不是因一点点善根就能成功。但佛法如太阳,到处都能见到光明。所回向的人即使不生西方,也能为他消罪。

    李炳南

    念佛|助念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11/20113918972.html
  • 讲经说法—华严寺将举办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讲座

      自2008年4月27日起,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华严寺每周日举办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讲座,华严寺住持宽昌法师主讲。   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全名《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》,体现了普贤菩萨以十大行愿为纲的修行法门,是修行菩萨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法门。

    佚名

    |讲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4/13482822882.html
  • 绥芬河市大光明寺举行摸顶赐福法会

      2008年5月22日(四月十八日),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大光明寺举行摸顶赐福法会,黑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、大光明寺住持中庸法师在普光明殿为信众摸顶赐福,祝愿大家消灾免难,吉祥如意,身体健康,工作顺利,家庭和睦, 爱国爱教。中庸法师并两次开示信众,为灾区发菩提心,行菩萨,为赈灾捐款捐物,普劝大众每天为灾区诵《药师经》、《金刚经》,祈福消灾.

    佚名

    |法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5/15375824731.html
  • 问:佛教对器官捐赠的看法?

    人体器官捐赠可以视为资源回收再利用,也可视为另一种存在型态,生命的价值得以再延续,是非常有意义的。 或有人说,亡者往生后八小时内不能触碰、移动,否则痛苦难耐,若嗔心生起,恐怕堕入恶。其实若是生前即发慈悲心,立菩提愿,要遗爱在人间,愿力胜过一切,摘除器官时应不感痛苦。纵有痛苦,难行能行,难忍能忍,正是菩萨的实践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2107548520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请问五戒与菩萨戒有何不同处?

    阿罗汉果(梵语arhat)。   菩萨戒是大乘之戒,是尽未来际受持,也就是受戒之后,其戒体、戒相、戒法、戒行是直到成佛而不失,菩萨是因,佛为果,欲成佛必须受菩萨戒,因而行菩萨菩萨圆满即佛道圆满。   过去庄严劫,现在贤劫,未来星宿劫,三千佛皆受菩萨戒而成佛,一切众生,一切菩萨,一切诸佛,无一不是由受菩萨戒而得成佛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24912145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自己为已亡父母念经超度有用吗?

     李炳南答:净土法门是大乘菩萨,既然是菩萨,就必须发自度度人的菩萨心愿,虽然暂时无力度众生,但已种下普度之因,只有具备这种发心,才能往生西方,往生西方就是使自己先有普度众生的本领,然后再回娑婆重续旧愿。发信度亡父亡母,是净宗学者的助行。《阿阿弥陀经》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,《无量寿经》说往生正因‘要当孝顺’,《观无量寿佛经》说欲生彼国,当修三福,第一即是&...

    李炳南

    往生|助念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11/23152319037.html
  • 菩萨的“四摄”行(三)

    菩萨的“四摄”行(三)  同事:即是随顺、同行、同利等,谓亲近众生同其苦乐,并能随顺众生的根性而示现各种爱好,使众生能够共同得到利益悟入佛道。也就是说修菩萨的人,要能够经常深入社会各阶层中,与...众生快乐。所以随顺众生的心意是菩萨行的重要手段,只有随顺众生的心意才能够知道众生需要什么!只有随顺众生的心意才能够了解众生喜爱什么!也就是说行菩萨就是要处处为众生着想,事事满足众生的各种需要,使众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586589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为何说菩萨今是学时,非是证时?请慈悲开示!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菩萨(梵语bodhisattva-carya)的终极果位在佛道,二乘人的果位在罗汉、缘觉。两者的果位 ,立场是截然不同的。   二乘人只要证得诸法无我(梵语anatman),见思...无心度生,故以出三界,证果位为其所宗。   大乘菩萨为了成佛度生,不但破见思惑,断尘沙惑,还要顿破无明惑,而最后成就佛道,是故菩萨纵然证空(梵语sunya)而不住空,证涅槃而不住涅槃,纵得法身大士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034112913.html
  • 在家菩萨戒与出家菩萨戒,所修证的果位有何不同?

    菩萨是梵语,是菩提萨埵(梵语Bodhisattva)的简称。佛是梵语,是佛陀耶(梵语Buddha)的简称。站在因果的立场而言,菩萨为因,佛为果。佛的果位是菩萨道行者最终目的,究竟的菩萨,果位是平等的,菩萨(梵语bodhisattva-carya)是通于出家与在家,所谓佛佛道同,法法平等是也!若站在戒相立场而言,在家菩萨戒有六重二十八轻戒,出家菩萨戒有十重四十八轻戒,这是佛法给予修行者的一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4452980.html
  • 立大誓愿——虚 云

    立大誓愿——虚 云 我们学菩萨,要是令菩提心增长不退,必须以愿海来摄持方可,因为从古以来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并及世间伟人,都是由愿力而成就大业的。所谓愿者,希望达到目的的意思,古德听说:“有...,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发大誓愿,度尽—切苦恼众生,然后方成佛,就是上报四重恩的意思,菩萨既然如此,吾入学菩萨,亦应如此,这些都是别愿各有不同。“总愿”,即是蒙山施食当中所念:“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0576302.html